CO2雷射原理
CO2雷射原理
二氧化碳雷射為一種氣體雷射,其所激發的光波長為 10,600 nm,屬於為紅外線不可見光,如下圖一所示。由於人體組織中含有大量的水分,在該波段主要的吸收介質為水,所以在使用CO2雷射時會被不具選擇性地破壞,透過雷射能量對皮膚內水分子的加熱,瞬間汽化組織,如下圖二所示,破壞皮膚表皮層與真皮層,刺激皮膚內部的纖維母細胞,使其產生膠原蛋白,填補凹陷組織,刺激皮膚再生來達到治療的效果。
圖一
(圖二)
早期,二氧化碳雷射只具有連續波的輸出模式,對於周邊組織的傷害大,大多僅使用於皮膚腫瘤的治療,直到近年來,發展出超脈衝 (ultrapulse) 、點陣式二氧化碳雷射(飛梭模式),如下圖三所示,二氧化碳雷射才正式使用於皮膚美容的領域。
飛梭模式(Fractional mode)的二氧化碳雷射,主要是將雷射光束分成數個小點打在皮膚上,細微的雷射光束穿透到真皮層進行破壞,總損傷面積通常小於50%,後續藉由周圍完整的皮膚結構再生新的膠原蛋白進行重組、填補凹洞,達到修復效果,在進行數次的階段治療後,達到改善效果。
二氧化碳雷射可應用的病灶範圍如下:
●疤痕修復:痤瘡疤痕、燒傷疤痕、凹陷疤痕、手術疤痕等。
●皺紋減少:魚尾紋、額頭皺紋、眉頭紋、笑紋、細紋、皮膚鬆弛、妊娠紋等。
●色素性病變:色素異常、痣、雀斑、疣等。
●換膚:毛孔粗大、質地不均勻、皮膚粗糙、皮膚暗沉、光損傷等。
●皮膚病變:汗管瘤、尖銳濕疣、脂溢性等。
(圖三)